本报讯(记者 李晔通讯员 潘洁沣)这一次,中国上海又先行一步。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营运处处长潘忠兵,上月收到了停泊于长兴岛的中国籍国际航行船“新美洲”轮船长刘世斌发来的申请——“船级社现场检验已完成,请签发证书”。数秒后,刘世斌通过船载卫星宽带通信系统,接收到了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为该轮签发的船级和法定检验证。这是中国海事局授权中国船级社签发的首份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电子证书。
据悉,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所属的“新美洲”轮,可装运8500个标准集装箱,长期执行南美航线,在相关电子证书由船级社“秒发”和船方“秒收”之后,凭此“电子身份证”,“新美洲”轮在下一次出海面对世界各主要港口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履约国的船舶检查时,都将实现“秒核放”。
据了解,目前纸质的船舶证书依旧是各国船舶航行中的主流。船舶在国外航行时,纸质船舶证书的接收、变更,都需要依靠国际邮递寄至下一港口,并委托当地代理携带上船,经常需要等待一至两周时间,船期的延长无疑加重了船东的成本负担。与此同时,纸质船舶证书还存在容易被篡改、污损和丢失的可能。今年3月29日,中国海事局发布公告,中国船级社对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可采用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双套证书并行”的签发方式,且船舶电子证书等效于传统纸质证书。
上海海事局船检管理处处长陈小华介绍,国际海事组织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船舶电子证书的推广应用,并于2016年4月更新了《电子证书使用导则》,为各主管机关和被认可组织签发和认可电子证书提供实践指导。目前,已有利比里亚、丹麦、挪威、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海事机构授权对其船舶签发电子证书。中国政府为彰显航运大国责任担当,同样率先响应,成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中首批批准使用电子证书的缔约国。其中,上海先行先试,实现了首份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电子证书的签发。
“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翁羿说。据悉,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目前是中国船级社最大用户之一,同时也是全球综合运力最大的船东。按照原先的操作流程,船舶即便是在上海,先是验船师上船检验,然后回到相关部门进行三级审批,再申请用印打印,通知船东取证,最快也需要六七个小时。而如果船在国外,遇到换证,须等待纸质证书邮寄过来,其中还有丢失风险。
“我们曾经历过2个月的极端等待期。所以,‘电子身份证’对于提升船舶在世界各国的通关效能,对船东降本增效的意义是巨大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机务安全监督室高级经理陈吉说。
中国船级社副总裁徐文兴表示,目前,中国船级社已正式向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国际航行船舶推出船舶电子证书服务,以期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另据上海海事局局长陆鼎良透露,中国海事局授权中国船级社,将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法定检验电子证书的签发,待时机成熟后,电子证书的签发范围将扩大至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法定检验证书之外的证书。此外,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电子证书使用导则,上海港口也将对来自利比里亚、丹麦、挪威、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已被签发电子证书的船舶实行“秒核放”,此举将大幅提升上海港口的营商环境,增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吸引力。